17-7PH
2023-05-17 17:40:22
來源:鋼鐵之家
閱讀量:0
牌號 | 17-7PH |
對應標準 | SAE AMS 5528H-2007
17Cr-7.1Ni-1.1Al不銹鋼薄板、厚板和帶材,固溶處理,可沉淀硬化 Steel, Corrosion-Resistant, Sheet, Strip, and Plate 17Cr - 7.1Ni - 1.1Al Solution Heat Treated, Precipitation Hardenable |
歸類 | 其他不銹鋼 |
性能 | 耐腐蝕 |
標簽 | 半奧氏體沉淀硬化不銹鋼 控制相變型沉淀硬化不銹鋼 |
說明 | 17-7PH是在18-8型奧氏體不銹鋼的基礎上添加Al得到的一種控制相變型沉淀硬化不銹鋼。該鋼在固溶處理冷至室溫時,仍保留奧氏體組織,因而易于加工成型,通過適當的處理最終轉變為馬氏體組織,到達高強度水平。該鋼低溫韌性較差,低于-100°C時變脆。腐蝕性能優于一般馬氏體不銹鋼??捎糜?50°C以下長期工作的不銹結構鋼件、容器、管道等。 化學性能:抗氧化性與18-8型奧氏體不銹鋼相近。耐蝕性優于一般馬氏體不銹鋼,介于鎳鉻奧氏體與馬氏體不銹鋼之間。 加工性能:該鋼熱壓力加工最高加熱溫度為1150°C,開鍛(軋)溫度約1100°C,終止溫度應不低于950°C,鍛、軋后空冷。冷加工硬化處理傾向較大,在冷軋、冷拉或沖壓時宜采用少道次、大壓下量及多次中間固溶處理的方法。冷加工成品宜在保護氣氛中進行固溶處理。切削與磨削性能方面,該鋼號冷加工硬化率較高,因此切削時宜采用低速度、大進刀量加工。 熱處理性能:該鋼需進行固溶處理,調整處理,然后進行時效處理。固溶處理后基體組織呈奧氏體,硬度較低便于加工,隨后通過調整處理,使基體組織變為馬氏體,調整過程分為TH制度、RH制度及CH制度。時效過程使基體中析出細小彌散的沉淀相,強化合金,進一步提高強度。制度代號之后的數字表示最終時效的溫度,國內溫度為攝氏度,美標為華氏度。固溶處理后一般含5%~20%的α相,如果固溶時過熱,則δ鐵素體的含量會上升,δ鐵素體極易導致加工變形開裂,因此固溶時應嚴格控制溫度,防止過熱。該鋼固溶處理后,直接進行大變形量冷加工(50%以上),就可發生馬氏體相變,采用CH制度得到的產品強度最高,通常用于彈簧制品 應用:本標準中帶材可加工各種擋圈、支座、墊圈、卡箍等。 17-7PH由于良好的耐蝕性、抗氧化性,以及較好的強度、韌性配合,可取代部分彈簧鋼、奧氏體不銹鋼或馬氏體不銹鋼等,該鋼號根據不同的熱處理制度,強度范圍很廣,可適用于多種強度要求的零件。 選用建議: 要求中高強度(2000Mpa以下,HRC35~50),有耐蝕性,抗氧化性要求的彈性元件或薄壁零件,建議使用該材料。 最終表面處理主要是化學鈍化(Ct.P),或電化學拋光(ECP),有特殊要求時可進行其他類型的表面處理,根據服役環境由用戶選擇。 |